廣東商標注冊量連續12年居首
廣東商標注冊量連續12年居首 占全國商標總量的1/8
商標國際注冊國際研討會今天在東莞閉幕,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助理總干事胡里奧將宣布一個重要的消息:潮州市楓溪區金百川瓷藝廠獲得全球第90萬件國際注冊商標。這標志著廣東企業的商標保護進入一個嶄新階段。
記者從會議獲悉,廣東省實施名牌帶動戰略取得突出成效,全省商標申請量和注冊量保持年均17%的增長率。截至去年底,全省實有注冊商標32萬件,約占全國1/8,商標注冊量連續12年居全國第一,共有84件品牌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,馳名商標數量居全國各省市區首位,率先踐行科學發展觀讓廣東名牌領跑全國。
名牌戰略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
得改革開放風氣之先的廣東,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經濟持續穩定發展,但是真正為人熟知的企業和商標卻不多。為了打造更多一流名牌,本世紀初,省委、省政府決定扶持一批企業實施名牌戰略,力爭經過5至10年的努力,形成一大批在國內具有明顯市場競爭優勢的“廣東牌”和著名商標,推動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。
省工商局局長呂成賢介紹說,近年來,廣東省不斷通過實施名牌帶動戰略推動自主創新,不僅提升了地區和城市的形象,催生了新的經濟增長點,而且促進了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,大大增強了企業的競爭力和發展后勁。統計顯示,2005年,廣東省自有品牌產品出口總額66.6億美元,比2002年增長了119%;年出口超500萬美元的企業155家;超1000萬美元的89家;超億美元的7家;在境外有商標注冊的企業216家。今年1-7月,全省名牌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730.64億元,實現利潤總額175.69億元。
集體商標打造區域品牌
說起廣東省實施名牌帶動戰略,不能不提“區域品牌”戰略。
曾經,“廣東制造”全國聞名,在國際市場上也有一席之地,然而卻沒有一個響亮的區域品牌。為扭轉這種局面,廣東省打響了一場涉及數千億元產值的打造專業鎮“區域品牌”的戰役。2004年初,“探索創建區域國際品牌”工作被省實施名牌帶動戰略聯席工作會議列入重要議事日程。
東莞人先行一步。東莞工商局局長袁志強說,原先東莞企業規模普遍較小,競爭力薄弱,有時內部還會出現惡性競爭。為此,東莞各級政府推動行業協會通過集體商標的形式,形成集團優勢,提高綜合競爭能力。同時在各個國家和地區進行國際注冊,使其在全世界都受到法律的保護。今年8月,已經初具雛形的“大朗毛織”以整體形象出現在美國市場,引起轟動。這表明,廣東省打造區域國際品牌的試驗取得了初步成效。
如今,在省工商局牽頭組織下,汕頭的澄海玩具、潮州的楓溪陶瓷正全面鋪開打造區域國際品牌的工作,使區域品牌異軍突起。
國際注冊商標數量居全國首位
隨著廣東省名牌產業的蓬勃發展,工商部門商標保護工作也提到日程上來,他們應用商標專用權保護為名牌戰略保駕護航。據悉,《商標法》頒布實施以來,廣東省各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依法嚴厲打擊商標侵權假冒違法行為,共查處商標違法案件3.85萬件。
隨著國際市場的不斷擴大,近期中國很多馳名或知名商標在境外遭遇惡意搶先注冊,這已經成為國外某些公司向我國企業設置貿易壁壘的一種新手段。針對新情況,廣東省工商部門積極引導企業的商標保護“國際化”。
據悉,目前企業的商標要獲得國際保護有兩種途徑。一種是直接向需要注冊的國家逐一注冊,費時又費力,成本很高;另一種是通過國際注冊系統進行注冊。按照馬德里體系規定,通過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申辦國際注冊,獲得注冊者即可在馬德里體系78個成員國家獲得商標保護。這一途徑已成為一條便捷、經濟的商標國際注冊通道。